●紧盯活动场所、组织运行、党员教育、保障投入四个重点,实行场所集中攻坚,大力推动实质运行、作用发挥,实现活动有阵地、运行有保障、干事有激情
●按照党建引领、以点带面、整体提升思路,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,盘活集体的“家底子”,鼓起村民的“钱袋子”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抓党建促乡村振兴。河北省承德市过去是脱贫攻坚主战场,现在是乡村振兴主阵地。近年来,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“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,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”的殷殷嘱托,深入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以“乡村振兴党旗红”活动为抓手,履行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,着力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。
紧盯“三个聚焦”抓组织引领,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。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,持之以恒抓基层、打基础,让村党组织唱主角、挑大梁。聚焦标准化强阵地。开展规范化提升年活动,紧盯活动场所、组织运行、党员教育、保障投入四个重点,实行场所集中攻坚,大力推动实质运行、作用发挥。在市县两级建立“预算核实、拨付核查、支出核算”村级经费落实机制,保证村居运转经费全部足额到位,实现活动有阵地、运行有保障、干事有激情。深入开展规范村级党组织机制挂牌,清理多余牌子及背后事项,进一步减轻村级党组织负担。聚焦网格化优治理。围绕善治乡村建设、涵养文明乡风,深化“和谐十二家”“敲门问事”等特色做法,依托农村(社区)网格和网格员,通过开展在职党员依岗践诺、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,努力解决群众诉求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,以小切口推动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大提升。聚焦规范化促提升。实施村党组织分档管理,将年初确定的“差”档村全部纳入整顿范围,坚持走村入户找“病灶”、把脉会诊开“药方”、靶向发力“治根子”,为村“两委”换届打好基础。
凝聚“三方力量”抓骨干队伍,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。坚持把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,着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、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。育好农村领头羊。坚持“省级示范、市级重点、县级兜底”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,连续开展村“两委”干部学历教育提升。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综合研判,结合“双述双评”,对表现好的评先评优、表现差的整改整治。集结人才先锋队。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,育好本土人才,开设致富带头人、实用人才等培训项目,推动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活跃在产业振兴一线。引好“归根”人才,成立市、县驻京流动党组织,巧打“亲情牌”“家乡牌”,吸引人才返乡投身乡村产业发展。用好帮扶力量,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,加强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,向脱贫村、乡村振兴重点村等选派驻村(下沉)工作队,依托干部个人特长、派驻单位资源优势,直接投入或引进帮扶资金、实施帮扶项目,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。深化“防汛救灾党旗红”工作,驻村(下沉)干部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力量,全面构筑防汛救灾“红色堤坝”。育好头雁后备军。建立多渠道选拔、全过程帮带、常态化使用机制,按照从现任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中纳入一批、从村内各类能人中物色一批、从在外能人中引回一批“三个一批”思路,逐村摸排确定村级后备力量人选,平均每村有3人。坚持“培训提能+导师帮带+实践锻炼”,大力开展直接培训与设岗锻炼,精选县乡村帮带导师,调整优秀人选进村“两委”班子,为村“两委”班子建设蓄满源头活水。
探索“三条路径”抓集体经济,打造乡村振兴强劲引擎。按照党建引领、以点带面、整体提升思路,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,盘活集体的“家底子”,鼓起村民的“钱袋子”。探索党建引领发动之路。开展“三清三增”专项行动,全面厘清村集体经济资源和产业现状,对收入来源少、路径单一的,全部列为薄弱村扶持包保,落实“四下基层”,由县、乡领导和农业部门骨干组成“三包一”专家指导团,围绕食用菌、中药材等“土特产”,谋产业、上项目,推行“支部+项目+合作社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推动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,发展家庭农场,带动农户稳定增收。探索项目引擎驱动之路。坚持示范引领,用好中央财政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和红色美丽村庄项目,加强在建项目调度指导,推动投运项目提质增效。深入开展村企合作、推动村企结对,拓宽温泉、山楂、中药材等产业链,推动农业“接二连三”,蹚出以大带小、以强带弱的共富路径。探索特色资源拉动之路。坚持党建引领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聚焦“一号风景大道”休闲农业示范带、京沈高铁“平泉香菇”产业示范带、“塞罕坝”高寒地区马铃薯产业示范带等5条优质特色产业带和食用菌、马铃薯、中药材等8个精深加工集群,做精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”,培育一批主题鲜明、内涵丰富的示范乡村,开发一批观光体验、休闲度假的旅游路线。依托隆化温泉资源,以组织整合引领资源融合,集聚休闲旅游、艾草康养、网红直播等要素融入产业链条,带动发展民宿,推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。
(中国组织人事报)